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与教宗一起避静】第二场:济贫和祈祷缺一不可,爱近人同时也爱天主,第三场:在主的晚餐中重获基督徒合一

2017-03-08 海鸥传信

戳上面的“海鸥传信”关注我们哦!

本文来源:梵蒂冈广播电台

     本文整理:德兰之爱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教宗与圣座第二场默想:济贫和祈祷缺一不可,爱近人同时也爱天主

教宗与圣座各部会神长在阿里恰作避静

教宗方济各与圣座各部会神长们於3月6日下午在罗马附近的阿里恰小镇进行四旬期避静的第二场默想,省思了《玛窦福音》记述的「耶稣临别赠言及受难史的开端」。带领默想的方济各会会士米凯利尼(Giulio Michelini)神父强调,济贫和祈祷缺一不可。

耶稣预言自己要被解送,被钉在十字架上後,遂「缄默不语」。米凯利尼神父以圣史玛窦记述的受难史为基础,谈论耶稣在敌人面前的沉默。神父表示,言语有时毫无用处;比方说,对话者可能互相敌对,或者权力使人噤若寒蝉。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也建议他的会士们与非信友们相处的两种方法:一是尽量宣讲福音;二是以他们活泼而简朴的临在作出见证。

米凯利尼神父指出,言语有时甚至会带来伤害,诚如犹太经师巴尔‧谢姆‧托夫(Baal Shem Tov)所言:「经师或祈祷者倘若仅以唇舌发出声音,心灵却不转向高天,他的言语就无法上达天庭,只填满房屋,从东墙到西墙,从地板到天花板。」

因此,耶稣面对那些认为祂是个渎神者,想要摧毁祂的人,便选择沉默以对。当耶稣高呼一声,结束祂在尘世的生命,被长枪刺穿肋旁时,祂才打破沉默。

米凯利尼神父解释道,沉默具有不同的类型:既有满心怨恨,密谋报复的沉默,也有伊利‧威塞尔(Elie Wiesel)所说的「从不援助受害者」的沉默。耶稣受难时的沉默则是手无寸铁的沉默,无力而从容。除了耶稣的沉默以外,「最炽热的沉默是天主的沉默」,耶稣将自己托付於天父的沉默。

这位方济各会会士勉励在座人士省思,自己的沉默属於哪种类型。他说:「当我想到耶稣的沉默时,我首先自问:我是否只靠言语通传信仰,或者我也以生活见证传扬福音?我接着自问:我的沉默属於哪种类型?我在履行教会职务时,是否在不该沉默的时刻缄默不语,难辞其咎?」

《玛窦福音》耶稣受难史中的要角有盖法、司祭长和民间长老。他们议决要捉拿耶稣,但不可在庆节期内,免得民间发生暴动(廿六3-5)。米凯利尼神父表示,这不是责难犹太人,因为这种宗教阶级观可能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人类体制当中;这是一种自以为在事奉天主,却失去正确展望的态度。

这段经文揭示耶稣和大司祭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:耶稣是个准备庆祝逾越节的普通犹太人;而大司祭们却预谋杀害无辜者,只关心庆节表面上的进展。因此,米凯利尼神父鼓励众人自问,是否自己为了维护颜面和制度而妥协,罔顾人的权利,成了「宗教事务的专业人士」。

福音随後提及,一名妇人在伯达尼替耶稣的头部涂抹珍贵的香液。四部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个事迹,内容大同小异。耶稣为这妇人辩解说,她似乎是唯一预知耶稣苦难的人,因而作出如此富含象徵意义的举动。涂抹香液可以解读为君王的受傅或是葬礼的傅油。耶稣赞许这妇人的举动,阻止门徒们继续议论是否该以那购买昂贵香液的钱用来济贫,因为当下是服事耶稣的时刻。

米凯利尼神父於是提起许多穷人,诸如无法参与礼仪的年长者和病患,以及敲响我们的大门,只求我们予以倾听的人。「此外,还有很多没有勇气敲响我们大门的人,我们必须走向他们。我们如果诚恳地反躬自省,我们便不得不承认我们也身处穷人的行列:追根究底,每个人对他人而言都是穷人。耶稣表明,祂的使命并不止於祂在历史中的生命,却因信友团体对所有穷人的服务而不断延续」。

米凯利尼神父最後总结道,我们必须爱天主也爱近人,常常自问:「我是否只选择我最感兴趣,或是最容易的一部分?换句话说,我是否仅透过礼仪和祈祷替耶稣的双脚涂抹香液,却忽视穷人;抑或是,我只服务穷人,却遗忘祈祷,没有归光荣於天主?我是否同时爱天主也爱近人?」


教宗与圣座第三场避静默想:在主的晚餐中重获基督徒合一

教宗和圣座各部会神长们3月7日上午在方济各会士朱利奥·米凯利尼(Giulio Michelini)神父的带领下,进行了第三场避静默想,省思最後晚餐中的“饼和体,酒和血”(玛廿六17-29)。神父重申,耶稣为救赎人类而甘愿奉献自己的体和血,众基督徒应增进合一与分享。

在《玛窦福音》记载的最後晚餐中,“耶稣与十二门徒坐席”。米凯利尼解释说,一起坐席蕴含着分享的美好,却也存在食物所象徵的人性缺陷、罪过和脆弱,就如许多圣经故事所叙述的那样。教宗方济各在《愿祢受赞颂》通谕中也谈到与食物相关的自私自利。

神父阐明,“在耶稣的最後晚餐中存在这些元素:首先是为准备这顿晚餐所怀有的爱和耶稣藉着赐予食物所奉献的爱;其次是仇恨、脆弱和分裂。若我们仔细想想,用餐确实涉及一种人性幅度”。

人性幅度包括软弱,承认自己无法自给自足,而与别人一起用餐正是向别人坦诚这种受造物的状况,“有限度的状况”。圣保禄宗徒提及在初期基督徒的用餐当中,每个人只顾自己,缺乏真正的分享。犹达斯在最後晚餐中出卖耶稣就是一个典型。

然而,耶稣在被出卖的那个晚上不但没有收回祂的恩典,反而将自己的全部所有,即祂的体和血全盘奉献出来,这是另一个典型。耶稣正是藉着与门徒们一起用餐的食物,留下一个祂日後临在的典范和标记。

“对我们基督徒而言,耶稣就是成为血肉的圣言。因此,耶稣天主子自我奉献的一切,包括祂的天主性,都是藉着降生成人作出的奉献。天主子圣言以祂的天主性所奉献的一切,也都是藉着降生成人而完成的。”

“正如保禄所言:‘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,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,为应当把持不舍的’(斐二6)。因此,这就是耶稣为何藉着那饼将祂的人性奉献出来。无疑地,天主子和圣言也临在於耶稣的人性内。然而,那饼正是祂的肉身,因为在这肉身内形成了圣言。因此,耶稣奉献的乃是祂的圣体圣血。”

“耶稣一无所有,这倒不是因为祂过着贫穷的生活,而是因为祂不再有任何能保护自己的东西了。的确,若我们仔细想想,便知道耶稣正是在这最後晚餐中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。”

米凯利尼神父谈到最後晚餐中的杯爵。他说,圣史玛窦突出了一个独到的元素,即耶稣的血与罪的宽恕联繋在一起。耶稣的血“将为大众倾流,以赦免罪过”。我们诵读这段福音,便终於发现了耶稣的名字的含义是“上主拯救”,明白这赦免罪过的方式正是耶稣的苦难。

“耶稣的这句话并非一个单纯的公式,也非某种外在事物。我们可大胆地说,这话太容易说了:‘天主爱你’。我们很容易说:‘天主宽恕你’。其实,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说:‘你的罪被赦免了。’”

“然而,唯有此处才谈到藉着倾流的血来赦免罪过的方式:即基督藉着自己的死亡来赦免人的罪过。正如《圣咏》所言,只有天主能偿还罪的代价,人无法自己赎罪。我们在《肋未纪》中也看到这种思想,圣史玛窦熟知这犹太人的象徵,即罪过唯独藉着倾流的血才能得到赦免。”

米凯利尼神父最後邀请在座的人士省思3个问题:首先是关於我们与食物的关系,省思自己是否做到不贪恋食物,而是控制住自己;其次关於增进基督徒的合一,如同门徒们与耶稣共进晚餐那样;最後关於宽恕,省思自己是否真的意识到耶稣不仅以言语,也确实以自己的生命使我们获得了天父的慈悲。 



感谢您的阅读!邀请更多人关注或转发也是一种福传。



相关阅读

【与教宗一起避静】第一场:我们要谦卑地彼此聆听

⊙   【海鸥*灵修专栏】四旬期避静 (单元一) 父啊!宽恕他们吧!

【海鸥*磐石之声】教宗:真正的斋戒是援助近人,不沽名钓誉

【海鸥*磐石之声】教宗勉励本堂神父:你们要接近各种处境中的夫妻和伴侣

【海鸥*圣座动态】梵蒂冈图书馆推动「书籍的外交」,教宗和圣座各部会神长作避静

教宗方济各四旬期文告:圣言是天主的礼物,他人是天主的恩赐

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并推广“海鸥传信公众号”!“海鸥传信”致力于基督福音的传播,我们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,在此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。因此平台会严格注明原作者或出处(实难确认作者的除外)。如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及时告知小编,小编会在12小内撤下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